麻花星空mv

  • 技术文章ARTICLE

    您当前的位置:麻花星空mv > 技术文章 > 煤质活性炭四氯化碳吸附率检测,生活中用到活性炭的需求有哪些呢?

    煤质活性炭四氯化碳吸附率检测,生活中用到活性炭的需求有哪些呢?

    发布时间: 2025-09-01  点击次数: 19次

    煤质活性炭四氯化碳吸附率检测,生活中用到活性炭的需求有哪些呢?  

    煤质活性炭作为一种高效吸附材料,在空气净化、水处理、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。四氯化碳吸附率是衡量煤质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重要指标_x0008__x0008_之一,对于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。  

    煤质活性炭四氯化碳吸附率检测技术规范  

    一、检测意义与应用场景  

    四氯化碳吸附率(CTC)是评价煤质活性炭气相吸附能力的核心指标,用于表征其对挥发性有机物(VOCs)、溶剂蒸气的吸附效率。该指标广泛应用于:  

    工业废气治理:如化工、涂装行业VOCs吸附净化  

    溶剂回收:苯系物、卤代烃等有机溶剂回收系统  

    空气净化:室内空气污染物(甲醛、甲苯)去除  

    应急防护: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评价  

    行业标准要求:  

    工业有机废气净化用活性炭:CTC≥80%(LY/T3284-2021)  

    溶剂回收专_x0008_用活性炭:CTC≥65%(GB/T7701.1-2008)  

    二、检测标准与方法对比  

    1.国内标准(GB/T7702.13-1997)  

    核心参数:  

    吸附温度:25±1℃  

    气流比速:0.5±0.01L/(min·cm?)  

    四氯化碳蒸气浓度:250±10mg/L  

    炭层高度:10±0.2cm  

    2.国际标准(ASTMD3467-14)  

    差异点:  

    吸附温度:30±0.5℃  

    气流速度:0.4L/(min·cm?)  

    饱和判定:连续两次称量差≤0.01g(国内标准为≤0.01g)  

    3.方法选择建议  

    国内贸易:优先采用GB/T7702.13  

    出口产物:需符合ASTMD3467,典型如美国EPA要求  

    叁、实验流程与关键控制点  

    1.样品预处理  

    烘干:150±5℃烘箱干燥2h,干燥器冷却至室温  

    粒度控制:粉碎后过20-40目筛,弃去过大颗粒(影响气流均匀性)  

    2.仪器与试剂  

    核心设备:四氯化碳吸附率测定仪(含恒温水浴、气体发生系统)  

    试剂要求:四氯化碳(分析纯,纯度≥99.5%)、无水氯化钙(干燥剂)  

    3.操作步骤  

    1)测定管准备  

    1.空管称量(mk)→装入样品→振动压实至10cm高度→称量(my)→涂凡士林密封→总重(m0)  

    2.计算公式:样品质量=my-mk  

    2)吸附实验  

    1.连接装置:测定管垂直放入25℃恒温水浴,四氯化碳发生瓶置于冰水浴  

    2.通气计时:调节流量至0.5尝/(尘颈苍·肠尘?),通气60尘颈苍后首肠颈称量,_x0008__x0008_之后每15尘颈苍称量一次,直至吸附饱和(尘迟)&苍产蝉辫;&苍产蝉辫;

    4.质量控制要点  

    平行实验:至少做2次平行样,相对偏差应≤5%  

    气密性检查:通入13.3kPa压力,1min内压降≤0.26kPa  

    仪器校准:流量计每年校准,温度计精度±0.1℃  

    四、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 

    1.关键影响因素  

    因素 最佳条件 影响机制  

    活性炭粒度 20-40目 过细导致气流阻力过大,过粗吸附不充分  

    活化程度 微孔容积≥0.6肠尘?/驳 微孔占比决定四氯化碳吸附容量  

    温度 25℃(偏离1℃影响吸附率2%) 温度升高导致四氯化碳蒸气分压上升  

    2.公司工艺优化案例  

    问题:某煤质活性炭CTC仅58%,无法满足溶剂回收要求  

    解决方案:  

    延长活化时间至90min(原60min)  

    优化水蒸气流量至1.2kg/h  

    效果:CTC提升至72%,达到GB/T7701.1优级品标准  

    五、数据处理与报告出具  

    1.异常值判断  

    颁罢颁吸附率>100%:可能因样品未完辩耻补苍干燥或称量误差  

    吸附率<30%:需检查活化工艺是否达标  

    2.检测报告包含内容  

    样品信息(批号、粒度)、检测依据、关键实验参数(温度、流量)、CTC吸附率(平均值±偏差)  

    六、安全与环保要求  

    1.操作防护:四氯化碳属高毒物质,需在通风橱内操作,佩戴防毒面具  

    2.废液处理:吸附后活性炭按危险废物处置,不可随意丢弃  

    附录:典型故障排除  

   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  

    吸附率偏低 气流速度未达标 重新校准流量计  

    称量数据波动大 凡士林密封不严 重新涂凡士林并确保无气泡  

    信息来源:国家煤质活性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、中科检测实验室数据  


产物中心 Products